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建平台、研算法、造模型、创产品神秘之旅
qq三国神秘刺杀者

你的位置:中国灵异事件大全 > qq三国神秘刺杀者 >

建平台、研算法、造模型、创产品神秘之旅

发布日期:2024-06-23 05:12    点击次数:111

忆计42教学班师生参加唐山抗震救灾神秘之旅

苏云清

1976年3月到1977年3月,我在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当年使用的系名)计42教学班工作了一年。在这风云变幻的一年内,我们经历了开门办学、“四五”运动、唐山大地震、毛主席逝世、粉碎“四人帮”和恢复教学秩序的全过程,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至今还有着广泛的联系,几乎每年都会择机聚会。谈起三十多年前往事,其中,印象最深刻事情之一,得数赴唐山抗震救灾。最近,四川汶川大地震更唤醒了我们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深刻记忆,尤其是我们计42教学班师生冒着大地震后频频发生的余震和灾后疫情蔓延的严峻考验,奔赴震中唐山,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

众所周知,教育战线是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清华大学更是重中之重,各级领导不是被打倒就是靠边站,广大教师不是被批判就是去改造。清华园一度陷入了无政府状态,基层教学组织教研组被解散,“七二七”后建立起连排班的准军事管制体系。从1966年到1970年,连续四年不招生,学校一不教,二不学。直到1970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上、管、改”。原专业教研组和基础课教研组的教师均下放到学生班,师生统一编成教学班,又称教改小分队,成了名符其实的“班办大学”。计42教学班就是这样一个最基层的教学单位,由计42班40多名工农兵学员和原计算机教研组7名老师,以及基础课有关老师混编组成。其中计算机教研组的老师有谢树煜、苏伯珙、唐龙、王克宏、马群生、苏云清、王雅琴等。谢树煜老师任班主任,我任党支部书记,刘海东同学任班长,何英汉同学任副书记。

1976年3月,计42教学班师生到计算机三厂进行开门办学。7月下旬刚回校后,就正赶上大灾难突发--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发生了7.8极大地震,瞬间,24万生灵在睡梦中离开了人世,16万百姓在痛苦中遭受了重伤,甚至终生残废。

我们在北京也有强烈震感,楼房在晃动,大家被惊醒。人们都匆匆地跑下楼去,站到开阔地方,议论着什么地方发生了地震。我也和大家一样跑到楼下了。我心中惦记我们计42教学班师生,随即,就骑车到9号楼了解情况,得知班上同学平安无恙,又赶去看望谢树煜老师的小孩(因谢老师7月27日去天津出差未回,家中无大人),孩子也平安无恙,总算石头落地。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近年来,三湘大地文风日盛,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以湖湘文化为代表的地域特色文化也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同时,湖南文化产业的市场表现抢眼,企业主要经营指标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营业总收入居全国榜首。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文化产业发展透出浓浓的“科技感”和“人文味”。文物藏品数字化、沉浸式展演、线上VR博物馆等,着眼普通百姓的情感体验,最大限度地拉近现实与历史的距离。马栏山已成为数字文化产业的“新地标”,3800多家科技企业和平台企业扎根于此,建平台、研算法、造模型、创产品,串成环环相扣的视频文创产业链。在湖南多地,科技赋能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效果明显,数字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广泛应用,助催工艺改进、材料研制、装备更新和平台升级,湘绣、陶瓷、烟花等传统文化产业面貌也焕然一新。

随后,余震频发,人们都不敢住在楼房里。根据系里的安排,我们计42班同学自己动手在东大操场搭起了抗震棚,经过大家的奋战,一座不错的抗震棚搭好了。晚上,师生们可以在抗震棚内住,男神秘之旅生住一边,女生住另一边。根据学校分派的任务,我们班还到普吉院和五区两个教职工家属生活区参加抗震救灾,协助家属区分配搭抗震棚用的救灾物资,重点照顾好老弱病残,并负责夜间进行安全巡查。

สล็อต888

唐山大地震后,国家地震局和北京市有关领导都非常紧急地在抓地震的监测预报工作。他们也向清华大学求助,要求尽快组织老师研制出可用于地震监测预报的仪器设备。清华也安排若干有关课题,其中,一项重要课题“24米激光干涉地形变仪”交给电子工程系、精密仪器系和物理教研组合作承担,主要由计42教学班、光4教学班和物理教研组的部分师生共同参加研制。项目负责人为精密仪器系梁晋文教授和我系唐龙老师。

根据学校要求,参加抗震救灾项目的师生于9月中旬奔赴唐山参加抗震救灾工作,任务有两个:实地考察和抗震救灾。分派我们课题组小分队前往唐山的具体地点是华北油泵油嘴厂。我们这个小分队的领队为精密仪器系领导张仲林老师和我,成员共有40余名师生,其中有计42教学班约20人,包括王雅琴老师和我。特别让人感动的是有几位老教师、女教师也参加了抗震救灾,老教师有精密仪器系的金国藩教授和物理教研组的欧震亚老讲师,女教师有王雅琴老师和物理教研组的田德芳老师等。

我们到了唐山,经过现场实地考察,包括登上凤凰顶鸟瞰全城。登高一望,呈现在眼前视野所及的一切真是惨不忍睹啊!我们发现地震造成的破坏是无法想象的,房子都倒了,道路开裂了,煤城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我们对口救援的华北油泵油嘴厂位于唐山市西郊,原来是我国生产油泵油嘴的主要大厂,很有名气。地震后只剩下了残墙断壁,厂房趴在地上了,烟囱倒在旁边了,生产完全停止,连生活都很困难。我们通过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发现大多数家庭都有人员伤亡,人们心情沉重,寡言少语,但是唐山人民又很坚强,特别团结,对我们远道而来支援抗震救灾师生更是非常友好,还帮助我们解决生活安排问题。

我们协助工厂进行抗震救灾,主要是清理废墟,搭建帐篷。当时,没有什么先进工具,主要靠铁锹、铁铲和铁锤,还有师生们的铁的意志。师生们全力以赴帮助工厂抗震救灾,同学们又都是经过上山下乡,干活有经验,点子多,肯吃苦,总能较好地完成任务。

住的问题是首要问题。但是搭窝棚的材料奇缺,我们只能因地制宜,找木材、找铁丝、找塑料布,割青草,大家齐心协力,总算搭起了三个能容身的抗震棚,一个住女同胞,两个住男同胞。说来奇怪,当时唐山常常白天晴空万里,气温较高,晚上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余震不断,抗震棚摇摇晃晃,吱吱作响。刚去的前几天,大家真是睡不着觉,后来习惯了,加之重体力劳动的身体疲劳,也就你震你的,我睡我的,互不干扰,不时还开几句玩笑。

卫生的问题是一个极其严重问题。由于强震灾难中人畜死亡太多,大热天尸体很快腐烂,连草草浅埋处理都来不及。灾区卫生条件极差,白天苍蝇吃我们的饭,晚上蚊子吸我们的血,导致不少人拉肚子。我们这个小分队没有医生,药品很少,只好请邻近的小分队的医生来打点滴。为了不让大家倒下,我们借了工厂师傅的自行车,到市内清华抗震救灾总部求援,买了许多大蒜,像执行任务一样,要求大家每顿饭都必须吃大蒜,这个土办法还是比较灵的,总算扛过去了。

10月6日,我们顺利完成了在唐山的抗震救灾工作,回到了北京。也正是这一天,党中央揪出了“四人帮”,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新的历史时代开始了。

秋天开学后,计42班一边上课,一边搞科研。当时强调典型产品带教学,我们班分成四个小组,承担三项任务。测震项目是其中一项大任务,由唐龙老师负责,王雅琴老师和我,以及两个小组同学参加。

激光干涉地形变仪主要通过激光干涉的原理来获取地壳变化的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用数字和图形显示,并输出到记录仪和打印机,留下纸介质数据资料。激光部分由精密仪器系和物理教研组负责,计42班派少数同学参加。数据处理和显示输出部分由我们负责.

1976年下学期,我们三位老师带领同学基本完成了系统设计和元器件挑选等工作。1977年后,学校恢复教学秩序,学生以学为主。该项目的后续工作,包括制版、生产、分调和系统联调等工作,主要由我们三位老师完成。该项目在技术上主要用到A/D转换、数据处理、D/A转换、数码管显示、二次仪表绘图和数据打印。这些问题在今天看来太容易了,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仍然有比较大的难度。尤其困难的是元器件产品质量不过关,导致电路不可靠。国产的晶体管和小规模集成电路质量不过关,虽然经过老化筛选,用到仪器电路中还是不断的出问题。激光管质量也不稳定。仪器生产出来,稳定性和可靠性差,激光部分难度更大,进展缓慢。当初步调试成功后,我们把它安装到国家地震局下属的北京地震大队大灰厂地震监测站试用。

大灰厂地震监测站位于丰台区云岗之西,从清华园出发,要倒换四五次公交车,花3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在研制过程中,我们多次带着沉重的仪器设备到大灰厂地震监测站去,进行现场调试。由于仪器必须安装到该站大山洞内的基岩上,才能监测到基岩的极微小变化(数量级与日月引力潮汐影响相当)。山洞内非常潮湿,元器件质量又不太过关,所以,试用期间,三天两头地经常出点或大或小的故障,地震站的技术人员本行是属于地球物理和地质构造,以及地震监测预报方面,对激光和电子以及计算机技术不在行,对这新仪器设备更不摸门。仪器出点问题只得打电话,我们就过去帮助他们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经过三年多认真研制和艰苦奋斗,1980年该项目最终完成并交接。198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标志着清华师生为中国的测震事业做了一点有益的工作。

在那特殊的年代里,我们计42教学班的老师们和学生们打成一片,同甘共苦,大家不仅尽自己的天职,关心教育培养了一批日后成为那一个年龄段的骨干力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科研工作,为我国计算机及其应用事业的发展,乃至抗震救灾等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工作,都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简介]苏云清,男,1945年出生,江苏海安人,副教授。1964年入自动控制系自03班就读,1970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清华—COMPAQ培训中心副主任。1994年调中国人民银行清算总中心任副主任。负责开发全国电子联行系统获国家科技三等奖、金融科技一等奖。享政府特殊津贴。.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中国灵异事件大全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 2013-2025 สล็อต 版权所有